「匠心.種新—2021年技職師資培育成果展」
来源:記者/朱德清 | 作者:編輯 | 發佈時間 :2021-11-11 | 132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化部文資局表示,為彌補國內修復專業人才的不足,提升傳統工匠從事文化資產修復專業技能...............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表示,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長蘇貞昌非常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文化部未來將研議修法使文化資產修復比照「公共藝術設置辦法」,在工程經費裡面編列傳統藝術之公共藝術經費,且基於文化資產的特殊性,公共藝術作品必須是傳統工藝師或傳統匠師的作品。


         文化部文資局局長陳濟民表示,近年來文化資產保存日益受到重視,國內文化資產保存數量不斷增加,古蹟、歷史建築數量10年內從1700多處增加至2700多處,但能進行保存修復的傳統匠師卻日漸凋零,願意進入古蹟修復行業之新血較少,原因之一為相較於新建建築,古蹟修復匠師薪資較低,因此文化部文資局將研議傳統匠師薪資參考標準,提高古蹟修復工程傳統匠師薪資,吸引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古蹟修復行列。


        文化部文資局表示,為彌補國內修復專業人才的不足,提升傳統工匠從事文化資產修復專業技能,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成立「文資傳匠工坊」,陸續開辦各傳統修復技術相關工項培訓課程,積極投入修復產業專業人才培養,累積至今超過25班,培訓學員超過450人次,亦透過與教育部跨部合作,藉由講師、匠師赴公、民營機構辦理增能深度研習,培育技職教育種籽教師,為文化資產教育紮根及播種。


       「師資培育計畫」透過專家學者、保存技術保存者及經驗豐富的匠師指導,輔導技職教師依據新課綱,於相關課程中實踐文化資產教育,並從中發展教案設計,至今共培育97人次技職種籽教師,累計教案設計數量共51組,至今推動的課程,包括「108年技職師資木作增能培訓」、「109年技職師資傳統木作增能深度研習課程」及「109年技職師資傳統土水增能深度研習課程」等結構性增能課程,以及今(110)年度辦理的四梯次傳統建築裝飾技術增能研習,分別是「鑿花作」、「泥塑作」、「剪黏作」及「彩繪作」。


       「110年度技職師資傳統建築裝飾技術增能深度研習」依據傳統技術工匠的職能基準,輔以文化資產概論及相關傳統建築裝飾題材起源概說等內容,建立技職教師對文化資產修復相關的觀念,並藉由仿作演練,瞭解傳統裝飾技術工項所使用之材料、工具、工序及施作要訣,最後融合所學內容發展出文化資產修復相關教案。


         文化部文資局表示,期盼所有參與培訓的教師透過文化資產修復技術的增能深度研習,將學習成果及所發展的教案帶回教學現場,結合課程,將傳統修復知識與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厚植傳統修復技術人才紮根工作。


         此次展出以「匠心.種新」為主題,意寓師資培育計畫秉持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精神,所有參與研習指導的講師、匠師在教學過程中無私地傳授畢生知識、技術與經驗給學員,讓傳統修復知識與技術得以傳承,並成為未來文化資產修復的重要資源。


匠心・種新-2021年技職師資傳統建築裝飾技術增能深度研習成果展

地點: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 S01探索館(臺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時間:即日起至110年11月26日9:00-17:00


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後排左4)、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後排左5)與老師及學員合影


左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傳統匠師李秉圭、傳統匠師徐明河、文化部次長蕭宗煌、

傳統匠師黃金生、郭俊沛老師、蔡雅蕙老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