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吳念真原創編導的《人間條件四》展現月光的魅力,拿捏一對姐妹情感羈絆與難以言語訴說之情,生動寫實的台詞在情感與幽默之間靈活展現,上半場觀眾用力拍手、放聲大笑,飾演姊姊的美秀劇中一哽咽,就又馬上聽到觀眾席上擰鼻涕的聲音...
2025-04-23
果陀劇場在知名電影《三個傻瓜》授權的改編下,將為台灣劇場帶來耳目一新的藝術饗宴。這部30多國熱映,創下超過1億300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笑中帶淚充滿反思的人生喜劇,16年前掀起全球熱潮,迴響至今...
2025-04-21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於今(13)日在大墩文化中心辦理「穿透明日的靈光-SDGs永續藝術系列特展」第二檔《反義複詞與及物動詞》的開幕式,藝術家楊芳宜與三所特教學校學生合作,將廢棄材料轉化為藝術,並以臺中特有的「大安水蓑衣」為意象,創作出大型根系植物裝置...
2025-04-14
文化部長李遠表示,法國及臺灣看似在地理上遙遠,歷史上也似乎找不到特別關係,但是在他的記憶中,總感覺兩個國家對彼此的文化都展現高度的興趣,包含1980年代法國影評Olivier Assayas首先看見「臺灣電影新浪潮」,將臺灣電影、臺灣導演推薦給法國,一直到後來許多的臺灣漫畫、書籍也以翻譯成法文版本佔多數,而臺灣對法國文化的喜愛就更不用說了...
2025-04-14
不同人生劇本的畫家也可同場配樂共舞,隨謀而遇。透過持續創作,紀錄走過的每一段時光,對應其境遇與觀看角度,覺察著各種變遷與議題,希望透過展覽讓具有不同身分與文化背景的觀眾能一同探討...
提升臺灣文化資產展演國際影響力「藝百家100+百位藝師誕生的現在進行式」登場
2025-04-02
本次獲獎的「藝百家」特展,以「準藝師」為核心概念,聚焦臺灣傳統藝術的師徒傳承故事,透過動態展示與沉浸式體驗,使觀眾能夠深度參與並理解文化技藝的演進與價值。展覽策劃強調「文化內容與科技融合」,藉由數位互動裝置與視覺傳達設計,翻轉傳統靜態展示模式...
2025-03-26
排灣族編舞家布拉瑞揚以原住民文化探源採掘,陸續創作搭配布農族生活傳統歌的《路吶》、融入阿美族成年禮精神的《沒有害怕太陽和下雨》、以泰雅族織布聲為召喚的《己力渡路》;《我・我們》是他首度面對自身排灣文化,規劃三部曲...
2025-03-26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廖修平90大展」,邀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名譽教授蕭瓊瑞策展,以「求藝歷程」、「創作過程」、「教學與推廣」3個主題區,呈現廖修平橫跨版畫、油畫、雕塑等多元媒材創作,並透過不同面向切入,帶領觀眾深入瞭解這位戰後時期重要的資深藝術家...
國美館「席德進眼中的歷史場域」線上展 經典重現席德進眼中的臺灣建築之美
2024-12-26
正式發表「席德進眼中的歷史場域」線上展覽,帶領觀眾透過席德進的繪畫,走進臺灣傳統建築的文化。本次展覽以席德進的建築寫生為核心,精選215件經典之作,並以「藝文場館科藝創新計畫」的支持為基礎,運用數位科技增加藏品價值,展現席德進對古建築研究與保存的重大貢獻...
2024-06-27
導演潘壘於1965年所執導的《蘭嶼之歌》是謝震隆的第一部電影劇照工作,而這個工作契機,源於謝震隆在臺南經營「羅來照相材料行」時,有感於客人送沖的電影劇照過於刻板...
《保持聯繫》培育未來藝文能量 臺中國家歌劇院與玉山文教基金......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果陀歡慶母親節 導演梁志民《三個傻瓜》融合「東方式哲學與印......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3
《保持聯繫》培育未來藝文能量 臺中國家歌劇院與玉山文教基金會合作演出
玉山文教基金會長期支持藝術文化、推動藝術教育,與歌劇院攜手推動「藝起進劇場」邁入第7個年頭,讓更多學子有機會親身感受表演藝術的美好,並且發掘自我潛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
歷經半年,賴奕豪老師一點一滴的把實驗室走廊排列成他想像中的樣子,逐步把封藏已久的古董實驗器材都展示出來、放置黑板翻譯英文原文資料,讓路過的學生看到一些物理問題可以動手操作或思考...
臺灣山椒魚作為冰河時期孑遺物種,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冷涼山區,是臺灣生物多樣性的珍貴代表。本次特展透過精美圖文展示、珍貴影像紀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等多元內容,生動呈現山椒魚的生態特性、適應機制及保育挑戰...
果陀歡慶母親節 導演梁志民《三個傻瓜》融合「東方式哲學與印度樂觀思考」
在這齣探討教育、友誼、夢想的作品當中,梁志民導演把「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以分數論英雄的升學主義」、以及「將學生的未來簡化為單一成功標準的社會期待」透過戲劇再次提點出來,對重視教育觀念的家長們來說,可以藉此輕鬆的觀戲經驗,作為親子教育的教材...
今年展出157件會員及預備會員作品,另從600餘件公開徵件中,決選138件作品展出。值得一提的是,72年前、第一屆中部美展水墨類的特選獎作品《日暮倚脩竹》於本次展覽重現,象徵超過一甲子的藝術傳承,也見證中部美術發展的歷程...
文化局說明,綠美圖建築空間上,突破了單一場館空間限制,創造出結合美術館與圖書館精神的融合空間,如可眺望中央公園及城市的戶外閱讀及表演空間「文化之森」,期待民眾在此與閱讀和藝術隨機相遇,激發創造...
這場音樂會有別於常見安排,沒有序曲鋪陳,沒有緩慢暖身,當指揮與獨奏家登台鞠躬之後,樂聲便隨指揮棒一揮即刻湧現——情感濃烈的聖桑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旋律,將從第一個音符開始便緊緊抓住觀眾的耳朵與心神。此曲寫於1880年,獻給名小提琴家薩拉沙特,融合炫技與抒情於一身...
展覽期間,策展團隊規劃6場「猩猩與好朋友」迷你劇坊快閃活動,邀大小朋友一起感受戲劇結合手偶的魅力,4月27日、5月18日、6月15日下午13:00、15:00各有1場在陽光過道演出,觀眾入館即可現場參加...
開幕場由《禮物盒兒童劇團》帶來趣味互動演出,表演精彩劇碼《繪本村的危機》,熱情的大朋友小朋友們把國資圖的國際會議廳擠爆,當演員喊出:「小精靈們~」,現場小朋友立即以震耳欲聾的聲音回復:「在這裡」,劇團用繪本帶領大小朋友一起走進故事情境...
塵封16年的《人間條件四》重新再啟,原主演黃韻玲、林美秀、陳希聖回歸,偕同方馬丁、廖君茲、吳子霏、陳沛冪(山豬妹)、林綉秦、梁家銘、吳子齊、劉紹群、符績揚、許家瑋、雙伊蓮,以及吳念真、柯一正的特別演出,將帶領觀眾重回當年的悸動...
本屆文學季包含五大系列活動,自即日起至6月29日推出5大系列文學跨域活動及展覽,包含「創作品味」文學主題講座、「街角手路」文學小旅行、「職人文學宴」文學跨域活動、「品一口文學味」文學主題展,以及「說故事的人」甘耀明特展等...
《舞動狂響》打造古典好萊塢歌舞電影風格的舞台,背景掛著華麗的粉色天鵝絨布幕,9名身著黑衣的鼓手排坐在鼓組後方,平台鋪著鮮豔的桃紅色地毯,9名舞者排坐在白色椅子上...
春天的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精彩的「NTT Arts NOVA 藝想春天」系列節目外,還有4檔風格各異,但不約而同探討「愛」的演出...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新任團長由實踐大學音樂學系教授歐陽慧剛接任,代理團長林麗如則回顧過去3個月的挑戰,坦言行政工作不僅涉及票房與預算壓力,更需確保樂團演出與日常運作順利推進...
本次演出劇碼《上帝公傳奇》劇情以玉皇大帝下凡為主軸展開,述說玉皇大帝的一魂一魄降生凡間,經歷諸多劫難考驗,最終成為足鎮龜蛇的「玄天上帝」,並且回歸天庭的精采故事。秀琴歌劇團以迭盪起伏的劇情及精湛的唱腔,為大小觀眾們留下難忘的戲曲饗宴...
大墩文化中心說明,本次展覽的主視覺《秋風迎遠客》,是洪老師於2012年環島期間取景於臺南臺江公園,白茫茫的花海在陽光下銀輝閃閃。另一件《杉林溪春色》,正值當前櫻花盛開時節,觀眾彷彿瞬間移動到杉林溪,置身在青蔥杉林及滿山櫻花...
林玉山〈蓮池〉於2015年經文化部審議通過指定為「國寶」,是臺灣近代繪畫的第一件「國寶」級畫作,至今年2025年將滿十年了。此畫作於1930年獲得第四回「臺灣美術展覽會」特選第一名及臺展賞,描繪嘉義市北郊牛稠山大蓮池的景致。畫面以細膩筆觸捕捉晨曦映照下的金色蓮池,展現寧靜優雅的氛圍...
為提升民眾災防意識並學習基本災防知識,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資圖)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研院國震中心)...
LaLaport 台中與中華光點兒童協會攜手舉辦「光點有愛 照亮城市 遇見LaLa 點亮希望」特展
春天是希望萌芽的季節,隨著兒童節的到來,LaLaport 台中將成為愛與夢想的匯聚地!3/14~4/15期間...
串流平台近期推出的婚姻台劇受到觀眾心生共鳴,穩坐台灣觀看冠軍。該劇名用「下集」這個名字,反映出被包裝成童話故事的婚姻其實不如想像中的美好,反而真實的難以承受...
遇見信仰、當旋律交織理想,一場充滿激情與深度的音樂旅程即將展開!2025年3月15日下午二點卅分,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將於國臺交演奏廳隆重呈現《浪漫政治家》音樂會。本場音樂會將由指揮簡文彬執棒,並邀請次女高音翁若珮與台北愛樂合唱團同台演出...
摔角與馬戲的完美融合!曾主創、導演太陽劇團的拉斯維加斯豪華大秀《KÀ》,劇場魔法師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與機器神(Ex Machina)班底、加拿大馬戲表演團體「馬戲工廠」(FLIP Fabrique)合作,一同打造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擂台對決秀《砰!》...
全國規模最大、參展人數最多的女性藝術家公辦美展「臺中市女性藝術家邀請展」...
『 靜墨篆說』 青年藝術家吳宜蓁書畫篆刻創作個展 3/1-3/30在澄清湖國際藝術中心舉行
秉持藝術傳承與推廣的理念,吳宜蓁在高雄精心打造『藝術森境工作室』,以此作為藝術創作與教學的基地;在這裡以自然為師,以藝術為徑,透過系統化的藝術教育課程,培養學子對藝術的感知與創作能力;工作室不僅是藝術傳承的場域,更成為連結藝術、自然與人文的橋樑,為在地藝術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綠光劇團今年推出《人間條件四》,這部塵封16年的作品,編劇吳念真重讀劇本後感嘆:「雖然姊妹間的對話很殘酷,但家庭資源失衡的情節,在台灣家庭中屢見不鮮。」劇中男主角陳希聖雖然在姊妹之間左右逢源,卻也讓這段親情對峙顯得更加諷刺...
第七屆表演藝術金創獎,邀請所有懷抱夢想的創作者踴躍投件,無論你是初試啼聲的新銳,或是尋求突破的藝術團隊,把握這次機會,讓創意被看見,讓作品成為未來的經典...
《當妳轉身之後》由吳念真與吳定謙父子攜手編導,將沈重的生死課題,透過戲劇藝術轉化成一場溫暖且令人省思的對話。結合對死亡的敬畏、探求未知的渴望,編織成一齣最有溫度的故事...
絕非泛「梵」-114年度梵蒂岡博物館專業修復人才實習初選 即日起開放報名至3月24日止
為支持臺灣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領域的年輕專業人才及學生拓展國際視野,文化部114年度續辦「梵蒂岡博物館專業修復人才實習初選」,將初選3名優秀修復人才,並協助推薦至梵蒂岡博物館參與半年實習計畫。即日起開放報名...
國資圖素來致力於戰後臺灣舊報紙及舊籍的數位典藏與推廣,擁有《民報》、《臺灣民聲日報》等20種舊報紙特藏。本次展覽特以寄暢園張允中先生的藏書為主軸,結合國資圖數位典藏舊報紙,精心策劃出兼具知識性與休閒性的展覽,引領讀者透過張允中先生的藏書...
為了讓學員直觀感受國際級音樂家的專業演出,國臺交除了維持音樂營教授音樂會的傳統外,也安排臺灣第一位取得巴黎管弦樂團終身職的小提琴家施昕妤,以及西班牙雙簧管演奏家Ana Gavilán,分別與國際青少年管弦樂團共同演出柴科夫斯基(P. I. Tchaikovsky) 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及莫札特(W. A. Mozart) 的C大調雙簧管協奏曲...
最 新 資 訊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