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作協文學座談討論 ― 詩情畫意談境界 ―
來源:分享至/作協文學座談討論題綱 文學與藝術 | 記者/作家:鄧幸光 | 發佈時間 :2024-07-10 | 93 次瀏覽: | 分享到:




▓ 引言―曹林盛

▓ 分享與討論―鄧幸光


、詩畫相通―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


以詩為題,考選畫家的故事:(詩情→聯想→畫意)


1. 野渡無人舟自橫―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 韋應物)


2. 踏花歸去馬蹄香―拂石坐來衫袖冷,踏花歸去馬蹄香。(唐 杜甫)


3. 萬綠叢中一點紅―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宋 王安石)


》我們也來聯想作畫―深山藏古寺




、隨藝談境界


詮釋―境界,原意「土地的界限」,也就是「疆界」;衍伸為境況、情景、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表現的情況,詩、畫、音樂藝術的意境等。今天要探討的就是詩情畫意的境界。


1. 文藝的境界:王國維《人間詞話》,「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他從有沒有「我」來劃分境界:


甲. 有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乙. 無我之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 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2. 參禪三境界:青原惟信襌師說:「老僧三十年前來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然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是眼見為實、感官為有、寫實肯定的表象。


乙. 第二層境界(參襌中)―透過參襌、參話頭的方法,找到一個入處,知道過去所認識的自己和世界都是夢幻無常的假象,因而否定或超越,所以「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這是物化情移、寫意超脫的意象。


丙. 第三層境界(襌悟後)―悟覺當下的念心就是本具的佛性,是應安住的一個歇處,所以「依然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是單純肯定、物我融合、回歸初心又不離當下的「青山原不動,綠水常悠悠」的本然自在,是「山自青青水自流,水聲潺潺山轉幽」的瀟灑境界。


從「是」到「不是」到「依然只是」的認知,就是從「肯定」到「否定」到「單純肯定」的心路歷程,也就是從「入世」到「出世」到「再入世」的修行道路。



3. 悟道三境界:蘇東坡悟道詩。


甲. 第一層境界(悟道前)―藉廬山為喻,「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各有所執、所蔽,所以只看見有偏頗的表象。


乙. 第二層境界(悟道時)―「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前兩句千般不是,其實就是修行未到的疑惑、掙扎和否定,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階段。後兩句直言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就是浙江潮,原來如此別無他事(物),這是悟道後的比喻,應該是第三層境界「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丙. 悟後修證有成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是悟後修證有成的描述,自在悠然,處處山水、處處見佛,是更超越上述三層境界的般若境界,有難以言詮的禪悅。



》》討論:


1. 解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境界欣賞。


2. 請說說你移民巴西生活的境界。




三、總結―林美君、曹林盛


》》》自由聯想、發言…


》》》》林美君、曹林盛


意象越豐富的詩畫,張力越強、啟人想像的空間越大,越能撼動讀者的人生敏感度和想像力而產生共鳴。詩畫相通,對於詩情畫意的畫,我一向主張要用讀詩的態度欣賞,才能體會「境界」。畫,是空間的造型藝術,可以不顧畫面先後順序的要求而隨意閱讀瀏覽;詩,時空交錯、情景交融於字裡行間,必須逐字逐行閱讀,才會邂逅詩情畫意而體會境界。



【參考資料】


1. 意象,有具象和抽象。景、物等具體存在的現象,都是具象;思想、感情等無形存在的現象,都是抽象。眼觀具象的外在景物,可寬可遠;心察抽象的內在情思,越久越明。可以藉景抒情,景象可以情趣化;也可以移情入景,情趣可以景象化――具象藉抽象而有張力,抽象藉具象而能明確。於是,內外互補、情景交融而成的審美意象,就是文學的境界。


就拿唐朝張繼的名詩<楓橋夜泊>來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可以說是景物的白描和事情的直叙,瞭然如見如聞。透過實虛對比、繁簡互補的藝術處理,旅人飄泊寒夜的景象和意象都呼之欲出,清晰如在畫中。平凡的楓橋、寒山寺、夜半鐘聲,從此不平凡,這首詩也從此流傳古今中外。



2. 卿為朝朝暮暮


電影Twilight(暮光之城•無懼的愛)有一句臺詞: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 ,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白話:這個世界我最愛的有三個,太陽、月亮和你。

愛太陽在白天,愛月亮在晚上,愛你是每時每刻。


文言:浮世萬千,吾愛有三,日、月、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3. 樂府詩《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4. 古人喝酒的九重境界


第一重:小酌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第二重:微醺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第三重:淺醉 九環寶帶光照地,不如留君雙頰紅。


第四重:沉醉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第五重:酣醉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複一杯。


第六重:爛醉 醒複醉,醉還醒。靈均憔悴可憐生。


第七重:酩酊 野童扶醉舞,山鳥助酣歌。


第八重:癲狂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第九重:駭俗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5. 王維,詩中有畫。他的《鹿柴》詩說︰「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另一首《竹里館》說︰「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終南別業》說:「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6. 柳宗元《江雪》詩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7.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認為,古今之成大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原來的三闋詞都是懷思抒情之作,作為第一境的詞句是秋日登高遠望的孤獨惆悵之情,第二境則是相思無悔之情,第三境則是突然乍見的驚喜之情;是執著追尋愛情,從有我而忘我而無我的三個階段。



最 新 資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