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2024第一學期開學前後,教師嚴重不足?這標題成為一個重要的新聞;事實上代理教師青黃不接源自於少子化,各校管控正式教師名額,以代理老師彌補人力,加上龍年升國一增加班級數,不少代理老師甄選上正式教師。蔡昆凌博士分析,校園職場訪視、評鑑及行政文書作業繁多,許多正式老師不願擔任行政職,代理老師硬著頭皮接手需加班的行政,年輕人覺得沒遠景,代理多年後,有機會或企業界挖角,就離開教育界。
事實上,各縣市加碼誘因吸引老師,只會讓交通方便的地區搶贏交通不便的學校,偏遠地區更缺人,「加碼只是同一塊大餅搶人,以全國缺額的總人數來看,還是一樣的缺」。招聘不易本就是為全國性問題,師資需求與人才培育檢討才是根本問題與本文的主要探討內容: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民國80年出生人口為321932人,民國97年的出生人口卻急遽降至198733人,人口明顯卻少了近40%,這顯示這一兩年開始的人口數正在急劇的減少。但更可怕的是數據背後所代表的經濟意義,因為支持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所需的人力資源是一定的,當人力資源減少或不足就會直接嚴重影響到國家的經濟規模,而國家經濟規模一旦受到影響則國家競爭力便會衰退。本文發現現有的教師考績獎金制度無法使個人目標與教育當局(校長)的目標因為個人(老師)的目標是要使薪資因為考績金額變高,組織目標(教育當局或校長)是因為教育當局希望老師基於少子化的因素,老師能夠對學科成績後半段的學生努力教導,讓現有的人力資源可以善加運用,否則在維持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所需的人力資源下,國家只好採取延長教師退休年齡、尋求國外優良的人才或改成機器自動化以機器取代人力,基於個人與組織的目標不同是本文的動機。作者從三個重要的觀點去探討本研究問題的重要性。
第一,小學是基礎教育,也是所有教育的基礎;一旦在基礎教育沒有扎實打好,接下來的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高等教育更不用去討論要如何學好與敎好了。第二,在少子化的今日,理論上每一個學生都是非常珍貴的人力資源,我們更應該把 “有教無類”與 “因材施教”落實在每一位小孩身上;尤其是學科成績位於後半段的學生。一般而言,社會上對教育的成效,大多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科成績優秀之菁英學生的成就上;當然老師也會承受到少數家長的壓力去培育班上所謂的菁英學生,例如在英國,只有最優秀者可以進入最好的大學,社會上最優的職業還是會由那些所謂的精英者容易去獲得。此外,大部分家長在將學生送到欲讀的學校之前會先了解該校或該班是否有達到家長心目中欲就讀班級的學習標準,家長為了讓小孩子更進步而把學生送到補習班補習,而學校的辦學理念與課程規劃,也都配合社會風氣去標榜培養社會高階層知識人才為目標,此點與學者R. Turner「贊助性規範」中認同應有早期的選擇以及針對精英地位而設的專門訓練意義相同;根據中央研究院1997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的全國性大樣本資料(N=4313)進行邏輯回歸分析發現父母親教育程度與職業階級愈高,子女大學就學率與升學率就越高 ,由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發現,大學入學機會仍不均等,個人社會階級背景越高者,就讀公立大學機會越高 ;而根據遠見雜誌2003年的「全國教改大調查」中發現有48%的學生沒有參與補習,而沒有補習的學生多數來自低收入戶的家庭,因為沒有能力繳補習費,所以才沒去補習,可見學生因為家長的社經背景逐漸區分為M型化的兩個極端。所以教育基本上就是社會階級的再製。
上層社會的子女依舊會成為菁英,低下階層的學生未來無法逃脫社會分工底下的弱勢者命運 ,作者認為:個人因為能力、天賦與努力所取得的佔有,國家應予以保障,國家也必須維持公平的競爭關係,保障個人的自由發展,而不是著重在先於社會及競爭的公平基礎問題上,這才是平等 ;第三,教育的成績效益是屬於邊際遞減,也就是一位學生的學科成績要從零分進步到五分遠比一位學科成績從九十五分進步到一百分容易達成。現行教育人員績效制度下,大部分的老師仍優先選擇讓學科成績前半段學生進步的部分去努力而不願積極去找學科成績後半段學生來敎。以致一些學科成績後段班的學生是在放牛吃草及自修甚至是處罰下讓學生熬過義務教育,任其自由發展。我們很少看到有哪些教育資源、教育政策是用在補救後段部的學生身上,甚至都市化高地區的教育人員連花一些時間在傾聽後半段學生的需求也不願意,更不用說去把他們教好,讓他們有所學而後貢獻於社會。這種矛盾的現象的產生說明了現今教育人員績效制度設計,是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此外,蔡昆凌博士認為:經濟學上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成長,或是評估其產業發展基本指標,除了部分仍需依賴土地、資本、勞力等傳統生產要素投入的增量之外,主要仍取決於技術密集之程度;而技術密集程度的高低,則端賴充沛且又優秀之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學者戴肇洋在其文章「中小企業升級轉型的關鍵-人力資源」提出任何國家若要經濟持續成長或產業加速升級轉型發展,人力資源有無充分利用與人力素質能否配合提升乃是其最重要的關鍵。這一兩年少子化情形嚴重,也就是人力資源急遽短少,如果學校老師還是以教育優秀學生為首要選擇的話,這樣為維持一個國家所需的人力資源將會嚴重不足,人力資源一旦缺少,則維持國家所需要的經濟規模所需的人力也就不足,國家經濟就會失去競爭力。所以本文以經濟學上維持台灣經濟規模所需的人力資短少的觀點作為研究的動機去進行研究與討論。
作者假設藉由教師考績獎金的設計,把學生能力、教學品質與學習效果的提升為目的,以提升台灣國民小學老師學科教學意願。本文也希望舊式成績單可以換成新式成績單,「優」不再是前半段少數學生的專利,新式成績單計算是由學生的努力度去區分「優」或「甲」而成為新式的成績單,這樣的改變可以讓教育當局思考少子化後老師為何不足與學生減少問題的最佳化解決,藉本文,可以讓未來相關學者有更多研究的題材,這也是本文主要的貢獻所在!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致力推動農村高齡照顧政策更能於全國各地實踐
2024-09-27
2024-09-27
彰化市113年重陽敬老系列活動記者會 發揚傳統孝道及報本思源美德 帶動全民敬老風氣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6
中教大迎來首位異世界轉學生「神駒咖姆」 為新生入學輔導活動注入新活力
2024-09-26
「苗栗2024苗栗縣士子開中門」活動報名起跑 歡迎士子踴躍參與
2024-09-26
2024-09-26
最 新 資 訊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