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南洋藝文專刊》第14期(詩歌版)《陳美仙(晨露)詩輯》
來源:轉載自 《南洋藝文專刊》 | 記者/作家:轉載自 《南洋藝文專刊》 | 發佈時間 :2025-04-29 | 266 次瀏覽: | 分享到:


主編:Bill Chenlin

本期特約評論員:喻藝

美編:申霖

審核:雨林

二0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詩人簡介

陳美仙

筆名晨露,馬來西亞公民。美裡筆會, 東南亞華文詩人筆會理事.馬來西亞作家協會砂拉越州聯委主席.詩巫中華文藝社,世界華人作家交流會會員.

 

著有:《魚說》《細細聽》詩集

 《荒野裡的璀璨》 《花樹如此多情〉 《排排種兩棵》散文集 

 

 

 


 

《宿歸何處》

 

日子漂流

人漂流

童年江畔鄉居

少年寄宿城鎮

長大後落地他鄉

 

一路這輾轉城之城間

安頓一個家

養兒育女

三餐掙

忽忽時間已不早

 

暮年此時

問宿歸何處

一枕安臥

窗外月明

正是好夢時分

 

 

 

《等待一個願意陪我看荷的人》

 

時間走過

最美麗的荷花綻放

小雨細細

你撐著一把綠傘

池塘畔

等我

 

時間走過

最美的留在心中

我還在等待

荷也在等待

深情那回眸

 

一個願意陪我看荷的人

遠離的腳步

響起

是路人

是歸人

 

荷依舊

池塘依舊

我依舊

 

等待如

荷花綻放

瓣瓣

有雨落下

 

 

 

《回不去》

 

懷念—江流水

趕—趟路程

 

不堪看

荒地悽惶

兩岸獰猙雜樹

 

昨夜—㘯雨

濕地坑窪

籬內籬外相隔

 

窮目凝望

這—灣流水

到底不相識

也無從相認

悵悵訕訕啞囗

 

徒然—份欣欣

徒然—份躍躍

可真箇回不去

回不去我的鄉居

回不去我的童年

回不去清澈那往日

 

 

 

《花魂不散》

 

雪白落花飄紛紛

不沾塵垢

隨那溪水輕輕浮

掬起一朵

花魂透香

 

一季春天

愛花那人樹下日日

呢喃徘徊

每一朵花相認

說從前往事

 

落花時期話別

沾淚相送

一溪水何處去

花無語

人靜默

風微微

 

花魂不散

凋敗之餘

旋舞

花香那縷縷

 

 

 

《愛上大海 》

 

江畔長大的孩童

常常問

江水流去何處

潮漲潮落多稀奇

 

上中學時假期遊

第一次看見大海

歡呼聲徹天響

夜晚棄舍睡眠

笑聲歌聲火堆旁

青春通宵鬧嘻戲

 

愛上大海愛上了

居家海畔終於

海浪拍打怒濤咆哮

晨昏海堤上有我

浪花尖上那一滴

高高低低我是

 

暮年歸來

歸來相伴

 

 

 


 

《不歸之路》

 

時候到了

不歸之路

那腳步

是輕盈  是沉重

未曉得

 

終得歸去

捨下不舍

 

我願 不歸之路

攜帶微笑

攜帶滿足

最後那一步

平安

跨越

 

 

 

《無處尋覓》

 

窗外樹齊窗高

濃密的葉子 搖曳

一框翠綠搖曳

故鄉 我回來

臨江酒店四樓  不堪看

 

樹後不遠處

一灣濁流  猶自蕩蕩

拉讓江我的母親河

記住你的清澈青春

曾經何其歡樂

江中小魚一尾  日日

暖流中浮沉

呼嘯來 咕咚跳

我和我的一群小友伴

水波中我們嬉戲 長大

 

沉沉暮靄此時相見

無處尋覓—掬純浄

土崩樹倒 森林凋殘

江岸潰敗

明鏡不復映照

兩相看

雙雙老矣

 

 

 

《一抹甜》

 

葛蘿 

細葉纖纖  小花豔豔

愛那微微風  斜斜影 

小人兒一人

佇立久久

久久

那一籬風景

兒時朝聖

浄地

 

臉書上

朋友貼的花照

照亮

記憶深處

一抺甜

 

 

 

《風裡尋詩》

 

日常時時

風微微吹拂

低低喚我

走走

去走走

 

於是攜風

路旁海堤上

雙雙緩緩

跨步走

 

一片葉的飄

一聲鳥的飛

悄悄

來了

 

一字一句

一段

牽手跳躍

搖頭擠眼

 

一首詩

兩首詩

風中尋詩

得意很

 

 

 

《眾人離去之後》

 

眾人離去之後

走過的腳步不停歇

每一處

海邊沙灘

山上草地

街巷小道

從此不是我單行

 

眾人離去之後

笑聲依舊響亮可聞

耳邊叮噹

涓涓小溪奔流不息

吃喝日常

從此總是圓桌共坐

 

摩鹿山看見了你的風采

尼亞河聽見了你的笑談

丹章海邊的夕陽

為你留下最豔麗

而保護區那只犀鳥

枝頭俏立迎你

 

而海馬

且等待著

深情回眸

 

 

 


 

《冷落了我的詩》

 

滿腦子盤算

年菜年味

年年除夕這一頓

卸下為妻之職後

為母黏身廚務依然

 

奔走的一年

最齊全的團聚

惦戀母親的古早味

少不得打點

那甜酸脆酥

熨貼每一口胃

舒潤每一朵味蕾

 

顧不得花開正好

聞不到鳥鳴正濃

碗筷碰撞

匙勺舀起

冷落了我的詩

 

冷眼瞧我

喜滋滋這一份

暮年起勁

我的詩

靜靜抿嘴

 

 

 

《仰頭》

 

仰頭我們

女兒妻子母親

銜橄欖葉的鴿子啊

那裡 在那裡

 

炮火太猛烈

戰爭太冷酷

死亡籠罩如一張

掙不開的巨網

撕裂心臟

奔流血液

生命終結分秒中

 

淚水如何止息傷痛

嚎哭如何得回失去的

家園是廢墟

沒有人在呼吸

什麼也留不下

 

白鴿飛來

白鴿飛來

我們呼求

我們禱告

各處各地

我們高舉雙手

 

 

 

《我的詩》

 

假如我是一尾魚

詩是我浮潛的溪流

 

假如我是一隻鳥

詩是我飛翔的天空

 

假如我是一棵樹

詩是我劄根的土地

 

而我 我是小小—個女子

詩是我的窗口

詩是我的呼吸

詩是我的生命

 

 

 

《代葬》

 

總是帶著  一份不自覺

錯位帶入的恍惚

每當院子裡 發現

飛不起的鳥雀

零亂的羽毛 或有血跡

墨黑斑斑  圓睜的眼

 

樹下挖掘  小小土坑

非葬花浪漫情懷

悲憐中是生死的對話

一份空白

 

挪一盆花 壓住

怕那外來狗貓的

狂野 添肚一頓野味

 

歇息  靜靜

 

 

 


 

 

芭堤雅詩撿

____  2024年十二月出席曼谷詩會後芭堤雅采風 有詩

 

 

《花樹兩棵》

 

花樹兩棵

隔池對面 

相望

一種依戀

一份許諾

 

雙雙

花開滿樹

香氣

糾繞日夜

 

且離去

留下這片刻

相守的長久

不熄

 

 

 

《池邊》

 

池邊躺臥片刻

鳥兒雀躍

花兒歡欣

風最溫柔

拂拭

塵垢

 

一池靜靜

我靜靜

芭提雅睡著了

花兒鳥兒和我

我們醒著

 


 

《在時光深處的呼喚》

讀馬來西亞詩人晨露(陳美仙)詩集中的鄉愁與等待

本期特約評論員:喻藝
 

在馬來西亞華文詩壇,詩人晨露的詩如一串串南洋季風浸潤的露珠,折謝著華人離散族群的集體記憶。以其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幅充滿鄉愁與等待的畫面。她的詩作,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淌,是對故鄉、對過去、對未來的深深眷戀與思考。
 

在《宿歸何處》這首詩中,詩人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一個人從童年到暮年的漂泊歷程。
 

詩人用“日子漂流,人漂流”這樣的簡潔而深刻的句子,勾勒出了人生無常、居無定所的無奈。詩中的“童年江畔鄉居,少年寄宿城鎮,長大後落地他鄉”,仿佛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縮影,充滿了時光的流轉與變遷。而到了暮年,“問宿歸何處”,則是每個人內心深處對歸宿的渴望與迷茫。晨露通過這首詩,讓我們思考: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真正的家在哪裡?
 

《等待一個願意陪我看荷的人》則是一首充滿浪漫與哀愁的詩。晨露以荷花為載體,表達了等待的主題。“時間走過,最美麗的荷花綻放”,這樣的句子,既是對時間流逝的感慨,也是對美好事物的珍惜。而“等待一個願意陪我看荷的人”,則是對愛情、對陪伴的渴望。晨露通過荷花與等待的結合,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時空感和人生哲理。
 

《回不去》這首詩,更是充滿了深深的鄉愁。“懷念—江流水,趕—趟路程”,這樣的句子,仿佛讓我們看到了詩人站在江邊,望著流水,心中充滿了對故鄉的思念與無奈。詩中的“荒地悽惶,兩岸獰猙雜樹”,則是對現實環境的描繪,與詩人內心的淒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晨露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與對現實生活的無奈。
 

《花魂不散》則是一首充滿哲理與美感的詩。晨露以落花為載體,表達了對生命與美的思考。“雪白落花飄紛紛,不沾塵垢”,這樣的句子,既是對落花的讚美,也是對純潔與美好的嚮往。而“花魂透香”,則是詩人對生命本質的感悟。晨露通過這首詩,讓我們明白:即使生命短暫,即使面臨凋零,但生命的本質與美,卻是永恆的。
 

晨露的詩作,以其細膩的情感、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哲理,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鄉愁與等待的世界。她的詩,不僅僅是文字的藝術,更是情感的流淌與思想的碰撞。通過她的詩,我們得以窺見時光深處的呼喚與人生的真諦。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晨露的詩作如同一股清流,讓我們在忙碌與喧囂中找到片刻的寧靜與思考。她的詩,讓我們明白:無論生活如何變遷,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那份對故鄉、對過去、對未來的眷戀與思考,將永遠伴隨著我們。
 

原文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OaFioqIXpovYD_rAfG__qw?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scene=1&clicktime=1745757546&enterid=1745757546



最 新 資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