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過,夏季蟲害即將全面來襲,面對氣候變遷與外來入侵物種等挑戰,民眾該如何解決生活中各式各樣惱人的蟲害問題?為了帶給國人最新的蟲害防治知識與服務,臺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於6月6日,首次舉辦「2025世界害蟲日活動」,集結全臺各地專業防治業者的力量,守護全民的健康與家園。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同時也是現任臺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理事長李後鋒表示,害蟲防治是一個高度專業的領域,也是在台灣已經發展上百年的產業,隨著全球化,人流物流的頻繁往來,害蟲跟著人類的腳步不斷四處傳播,在不同的國家成為入侵種,不僅可能帶來疾病,也對於人類的經濟活動造成威脅。氣候變遷的影響,更是改變著這些害蟲的分佈與傳播速度。

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副署長陳淑玲表示:「環境用藥的使用需要依標示使用,不能長期使用單一藥劑,須透過藥劑輪替使用,避免抗藥性的產生。害蟲防治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環環相扣,每一步都需要很多專業人力的參與。」她也高度肯定主辦單位串聯產學、推動社會參與的努力,讓防治知識不再只是行業內部的專業,更是全民共享的健康策略。
臺北市環保局局長徐世勳表示:「害蟲無國界,面對新興的害蟲,台灣需要與世界同步,舉辦世界害蟲日的活動,對於提供民眾最新的知識與技術,相當有意義」。
本次活動以「全民守護.專業防治」為主軸,規劃了三大主題工作坊,以及數十家業者現場展示,吸引數百位民眾來到現場諮詢防治問題,從蟑螂、螞蟻、小黑蚊、白蟻,到令人困擾的臭蟲,都市常見害蟲問題一次掌握。專家也從藥劑製造、用藥安全、如何選擇合格防治公司等面向,帶領大眾破解防治迷思。
另一焦點則是「入侵警報」專場,介紹近年受到矚目的三大外來入侵生物:臭蟲、外來蜥蜴與疣胸琉璃蟻,透過專家學者深入解析其生態與防治策略,讓民眾了解這些新興風險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面對。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暨臺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教育組組長蔡坤憲指出,透過這場跨界的合作,不只是業者現身說法,更是學術研究與民眾需求的結合。協會期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每個人都能獲得正確、即時又可行的防治資訊。

本次活動由臺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主辦,並由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與高雄市病媒防治商業同業公會以及台灣環境衛生用藥工業同業公會共同合辦,期望促進產業與學術界的協同合作,讓專業防治服務與時俱進,提升民眾居家環境品質,杜絕「蟲蟲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