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國級”藝術館
来源:名家志 | 作者:編輯 | 發佈時間 :2020-11-09 | 340 次浏览 | 分享到:
探游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

2020的秋天,汕頭著實上了一回“熱搜”,讓許多人重新認識了有“百載商埠”歷史的小公園開埠區。

小公園開埠區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的開埠區之一,擁有諸多歷史文化建築。街區著力提升潮汕傳統“老字型大小”形象,重點打造潮汕文藝人才一條街,設立陶瓷微書、抽紗、剪紙、玉雕等工作室。

△ 王芝文大師工作室(小公園)

“陶瓷微書”展示的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芝文近年創作的陶瓷微書精品及“文創”作品。

在小公園開埠區開設大師工作室之前,王芝文已設有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耕墨園”,它藝術品與空間的交融之中,以“陶瓷微書”的排列在說故事,使創作者與觀賞者產生思想的共鳴,乃至嶄新的昇華。

| 建築檔案

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
坐落地點:汕頭市龍湖區衡山路69號
建築面積:1500多㎡

王芝文大師工作室
坐落地點:汕頭市金平區國平路30號
建築面積:100多㎡


01.微之至,殿堂歸

在方寸之間,創造一個瑰麗的大千世界。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收藏展覽著許多國家級精品。

立於藝術館大門外花圃中一樁劈開的樹頭上,刻著“瓷聖”耿寶昌大師題寫的齋號——“耕墨園”,紋理天然,藝術感十足。

但這也許正是王芝文的用意所在:藝術不可孤芳自賞。

即使世界名木黑檀名貴非常,卻也將其置於大門外任憑世人賞析,只因藝術終究應該被分享。

△ 王芝文大師

耕墨一生,成立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將滿園藝術分享。

王芝文告訴我們,陶瓷微書藝術館不僅是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更是藝術創造交流的園區。

△ 1983年王芝文的紙上微書

△ 王芝文在創作中

王芝文,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智慧財產權文化大使、聯合國文化使者、汕頭大學客座教授、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文化高等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陶瓷藝術研究員、廣東省工匠學院客座教授、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

王芝文將中國兩大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陶瓷與書法結合起來,運用難度極高的陶瓷微書進行創作,使微書與瓷器完美搭配,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

作者僅憑肉眼裸視創作,每平方釐米書寫繁體漢字100多個,並以字組畫,觀賞者則需借助放大設備方能看清字體。

陶瓷微書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被作為“國禮”贈送國外政要及知名人士。

王芝文陶瓷微書作品獲國家級等金獎四十多項,先後出訪澳大利亞、法國、英國、加拿大、希臘、捷克、丹麥、泰國、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奧地利、瑞士、俄羅斯、紐西蘭、科克群島等四十余國參與文化交流和個人作品展。


02. 一個人的“國級”藝術館

陶瓷微書這項國家級非遺的特殊之處在于,王芝文既是它的創造者,也是它的傳承人。

“一個人撐起一項國家非遺”——業界這樣評價王芝文和他的陶瓷微書。

他也不吝地把這些具有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的精品薈萃於這個藝術館。

△ 藝術館外觀

古人雲:“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我國自書法藝術產生之後,就逐漸形成了書法藝術與人品相結合的“書如其人”的鮮明的美育觀。

在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的空間中,我們就從狂草大書與細膩微書兩種截然不同的書法風格所營造出的藝術氛圍中,深刻地感受到了王芝文這一中國美術大師的成長歷程。

△ 一層展館大廳

入門處,由木條堆砌而成的白色鏤空玄關格外引人注意,摘用毛澤東《沁園春•雪》中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渾厚的牆體、粗獷的鏤空、狂草的書法,加之玄關壁一側的榮譽展示架,巧妙地展現出設計者在這個空間極力表達的中心思想: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江山,王芝文以其執著與勤奮打下的這耕墨園中的一切“殊榮”,應得眾人仰慕。

△ 一層展區

從藝術館中去尋求一位藝術者的人生,設計者在藝術館的第一展廳便開始對王芝文藝術人生的詮釋,
令人意外的是,這一部分並沒有立即將王芝文輝煌的一面展現,而是選擇了讓參觀者面對“失敗”。

△ 窯燒過程瓷板破裂


相對于面對成功的喜悅來說,敢於面對失敗的又有幾人?

王芝文告訴我們,

陶瓷上面的微書要經過高溫燒制才不會脫落,而在燒制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裂損的情況,這樣的話,很多時候嘔心瀝血寫成的微書作品就會功虧一簣。

選擇面對“失敗”,是因為今日的成就確實來之不易,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


△ 二層展區

△ 三層大師工作室

轉過玄關,一組用麻繩串起的發光的石頭燈,令眼前豁然一亮,欲斷不斷的麻繩串起沉重的石頭造型的發光體,依傍著樓梯井貫穿三層空間,節節而上,寓意為“韌”。

發光的石頭象徵著王芝文對藝術至誠至真的執著追求,而欲斷不斷地麻繩則隱喻王芝文不斷追求的堅韌。

△ 石頭燈

不難發現,設計者對王芝文的性格與成長經歷非常瞭解,幾處看似無意的點觸卻有機地將王芝文的成長之路具象地表達出來,

拾階而上,讓吊燈的貫穿使藝術館的各個展廳緊密聯繫,講述一個完整的“成長故事”。

△ 會議台底座



03.七年,造鎮館之作

來到第二展廳,你會發現,設計者絕對是一個烘托氣氛的高手。

中國紅在廳中穿行,銅門環、皇宮門、鏤空吊燈……氣派烘托國粹級的陶瓷微書展品,一點也不為過。

這一展廳中更有“鎮館之寶”——箭筒微書《三國志》,獲“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該作品高85釐米、直徑29釐米,王芝文在有限空間裡寫了352963個繁體漢字,是其花費七年時間完成的。

△ 王芝文與代表作箭筒《三國志》合影

展廳中央以若干個獨立展臺一字排開,四周的展櫃則以顏色厚重的胡桃木做展架,配合陶瓷展品的特點,強光的照射,使展品顯得異常光彩奪目。

在空間設計上,設計者故意將《三國志》微書精品藏於展廳內側,並用四扇皇宮門將其緊閉,當參觀者走到跟前時,電動的皇宮門才徐徐打開,讓參觀者親歷鎮館之寶的高貴神秘。

△ 鎮館之寶

與第二展廳不同的是,第三展廳用了一種極盡平實的手法,向參觀者展現了王芝文成功之後返璞歸真的狀態。

展品傍牆而立,只留出一條寬敞的參觀通道,沒有繁多的設計,但又花盡心思,無論是展品的選擇,還是空間元素的運用,無一不透出淡泊明志的人生追求。

展廳樓梯口處的約六尺見長的玻璃天窗,穿透玻璃窗,石頭燈由下而上,節節攀登,麻繩欲斷不斷,

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駐足片刻回望來時的路途,體會王芝文一路的艱辛、失敗與輝煌,無法遏制的澎湃與激動,最終都在時光的沖刷中趨於平和,在絢爛之極時回歸平淡。

△ 鎮館之作《三國志》

設計與人生經歷的完美融合,煥發出超然物外的真切感悟,不失為一種大師智慧。

而展廳盡頭的鏤空書法安排“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與一樓的狂草大書遙相呼應,盡顯空間設計構架的嚴謹,更在這有形無形的空間中吟唱著一種對完美的至臻詠歎。

△ 《三國志》局部

在夏花絢爛的季節,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盛開了整個繁華的夏天,

雖然帶著解讀空間設計的任務在身,但一路參觀,總感覺整個藝術館的設計在設計之外,

展現的是淩駕於設計之外、藝術之上的跨越時空的人文內涵,方才醒悟,

或許對於王芝文陶瓷微書藝術館來說,館內收藏的應該是人類偉大的心靈。

△ 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楊秉延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