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於23日兩度溢流讓全台看到另一個危機-「堰塞湖潰堤」,這次潰堤不僅沖斷交通要道馬太鞍溪橋,其大量溪水夾帶泥沙全部淹進光復鄉市區內,不僅道路與民宅淹沒,更造成多人死亡、逾40多人受傷。
事實上,作者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在
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挾帶雨勢,大量水量導致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兩度發生「溢流」,其水量形成龐大水流沖斷馬太鞍溪橋,還夾帶大量泥沙淹進下游光復鄉市區,截至24日16時止,累積已造成15人死亡、32人受傷,仍有17人失聯。
作者指出本次堰塞湖乃花蓮溪上游支流馬太鞍溪形成堰塞湖,因薇帕颱風外圍環流降雨影響,國有林地發生崩塌進而阻塞河道形成,這種堰塞湖非天然湖泊或有設計的水庫,根本無法承受大量水壓,隨時都可能潰堤,當時相關部門推估:壩頂未來會發生溢流。
然,隨著本次樺加沙颱風持續逼近,當局於9月21日中央發布堰塞湖黃色警戒;22日早上升級為紅色警戒,在23日下午發生首次壩頂溢流,相隔不到20分鐘後,首波洪峰即抵達馬太鞍溪橋,接著馬太鞍溪橋遭沖斷,其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開始淹進光復鄉市區,作者指出:馬太鞍溪堆積嚴重且無堤防保護導致淹水的光復等地災情可能更加嚴重。作者更認為:光復原本因位於馬太鞍溪沖積扇南側低窪區,地勢關係使得溢流洪水可直接灌入,所以本次災情如果在堰塞湖形成時就應該要處理並且加強清除淤積泥土,這些都是政府要預先準備並處理,也因為政府對於可能災情沒有危機意識,只有在災情發生時才收拾無法收拾的災情,這就是現在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治理與防災能力不足,實是需要在本次災後重建同時檢討災害防治法的主責與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