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26
作者從《涅槃思想研究》一書端視「涅槃」在佛教裏的真正定義,發現「涅槃」非一般人所認為「圓寂」「消失」等意思,而是回到原點,作者認為這思維需要去思考讓真正從印度東傳的佛學可以以原意在東方文化裡展現其真實意義。
事實上「涅槃」一詞首先出現在印度,它的思想包涵了所有思想的總體、價值、目的,和人生最後的歸宿、宇宙的實在等種種涵意。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切生因,亦是一切滅因,回到那裡,那就是真正永恒的所在」。這就是作者認為「涅槃」的真正意義。
然中國佛教之涅槃思想雖繼承著古印度傳統而來,但在內容上與古代的吠陀和奧義書等之涅槃觀不盡相同,佛教的涅槃思想,從原始佛教到大乘佛教有一個很大的距離。基此,作者指出:大乘佛教中的中觀學派與唯識學派兩者的涅槃思想真義,以及其與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涅槃觀念的差異所在,透過對中觀、唯識涅槃思想的探討,才能將大乘佛教的真正精神及其思想導正為後人留下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作者指出:大乘思想和小乘思想主要差別就是利他與自利兩者精神的不同作區別。這在表面看來,雖然不錯,但在實際上 卻非如此簡單的,利他與自利之差別,亦即其最大區別就是兩者在教義上均有其各自的偏依,例如以佛陀觀說,小乘經論特尊重歷史的佛陀,而大乘經典 卻傾向於理想的佛陀,也就是所謂神格化的佛陀,由於各自的偏依不同,故在某些處勿寧說各有其特色。但其中若干基本教義卻可斷然說,是先後發展而顯其深淺不同 的,所以本文所指之涅槃問題,亦正是如此,如果研究方向不對大乘經典加以探討,則佛教的涅槃思想,便難以發覺其真正之價值與意義之所在。
綜上,作者基於佛教東傳後延伸各派各門,為要讓其自己的派別吸引更多的人而以自己的看法或是理解去解釋原有的觀點,這就是現在佛教經典有八萬四千法門,然每門都是真實義嗎?作者強烈質疑。因此,作者以「涅槃」境界上也就同樣有了法境的層級為例作一個導正與最真實的解釋「涅槃」不但是「消逝」更是「回歸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