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端視《出三藏記集》於佛教之「無一字,無一法可說」之闡釋
來源:蔡昆凌 | 記者/作家:蔡昆凌博士 | 發佈時間 :2025-10-09 | 289 次瀏覽: | 分享到:




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裡是依據眾生的根機和因緣而去說無量法門;其教法涵蓋了從解脫修行到實相大法等,作者認為這最終還是要教導眾生證悟自我所俱有之智慧境界為目的!

 

事實上,根據記載,佛陀會觀察聽法者的根性與因緣,給予適性的引導,這是一種方便法門,再者,佛陀的教法能讓聽聞者獲得智慧與覺悟了解心性本具的智慧。

 

作者長期研究佛法,認為佛陀並非在創造文字與經典甚至是佛法,而是要人們領悟眾人所未曾發現的真理,因此才有「無一字、無一法可說」的說法。基此,佛陀的教法廣泛地用語言而非文字佛法去度化與引導人性去了解「佛性」。

 

《出三藏記集》為南朝梁代僧祐撰,是現存最早的完整佛教經錄,其敘列古今諸家目錄,隋以前有二十七部。此中惟梁僧祐之《出三藏記集》現存。余均佚失;故《出三藏記集》一書可窺初期佛典目錄學之原始內容;然其雖然銓名錄部分多援引晉道安之〔綜理眾經目錄〕,但僧祐有增補,其史料之保存及著書之體例均有助於中國佛學之研究。所以自僧祐之後,佛典目錄多是由帝王命學者編定審定,作者認為這價值意義已經失去原有佛陀說法的本意,特別在隋唐之後,印度與西域傳至中國之佛教經典流失甚多 ,之後再補齊者是否已經失去原意,就是作者一直以來主張是否現在經典與佛經咒語等是否為真疑慮,因為佛陀以其語言說法而未要求以法傳後世,是因為要記錄佛所說之法而生佛法,然其中傳給後世是否為真就有其真實性之疑慮,《出三藏記集》就是現存最早的完整佛經目錄,在這部目錄中,對三國時期重要的譯者支謙有多筆記載。這些記載不一定可靠,相互間也存在差異,但卻是我們現在可以去認識支謙譯經的重要材料與分辨真實性的主要依據!

 

《出三藏記集》因為廣泛地使用了各家經錄以及不同經典的經序,而且還加入了自身的判斷,因此對支謙譯經的記載會存在差異更逐一分析了《出三藏記集》中對支謙譯經的所有記載,也探討了不同記載之間的差異以及成因,作者以《出三藏記集》希望根據它對於相關經典的不確定性來說明在研究支謙譯經時,應該更加謹慎。

 

《出三藏記集》是建構譯經史的重要材料,希望未來在研究譯經史的時候,能夠建立在更為可靠的基礎上為作者攥寫本文之主要目的。

 


最 新 資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