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李漢中,今天要和各位準黨主席們,繼續聊聊兩岸這個議題。
現在的兩岸關係,用兵凶戰危來形容,恐怕也不為過,因為台海已被國際列為全球戰爭風險最高的地區之一 ; 何以致之? 照說,敵對,一定是雙方都充滿仇恨意識,而最該也最有資格恨的人,應該是1949年之前,國共戰爭期間,因戰敗而流亡到台灣的外省老兵。這些碩果僅存且年齡近百的老人家,還有超過百人嗎? 有多少人還繼續懐恨,10人嗎? 那麼現在兩岸的敵對恨意,又是誰造成的呢?
不客氣的說,正是掌權後的民進黨和一些綠營小黨,他們的仇恨情緒,有著對中共的恐懼,最可惡的是,操弄仇恨意識,給政治立場不同的人扣紅帽子,卻只是為了選舉。
要知道,台灣有九成五以上的民眾,都希望兩岸和平、不要戰爭,這些撩撥恨意的人就不怕戰爭? 或者是有恃無恐,以為老美會出手保台?我們不也是被出賣過好幾次? 就算美國會堅守對我們的支持,但保護費要繳多少,大家算過嗎? 我來為大家簡單算一下,保證嚇您一大跳。
台灣明115年,國防預算額度,打破歷年來最高紀錄,達到9千495億元,佔全年GDP 的3.32%;卻是全年歲出3兆零350億元的31% ; 而賴總統在8月時,回覆來訪的美國參議員,同意會將軍費提高至GDP的5%,就是1兆4千300億元,依明年的歲出比,達到將近一半的47%,在預算排擠效應下,我們還有各項建設的預算需求,豈不是都給繳保護費吃掉了?
更誇張的是,最新提名的美國戰爭部印太安全助理部長約翰.盧(John Noh)表示,他強烈支持美國總統川普所提的,台灣應該把軍費提高到GDP10%,這是多少? 依現下數字是2兆8千600億元,以明年年度總預算歲出為準,就是佔比達到94.2% ; 請問,我們還要不要過日子了? 而如果這就是兩岸對抗的代價,各位能接受嗎? 台灣扛得起嗎?
如果以對抗,繳保護費而得到的和平,不必戰爭來臨,台灣也會垮掉,為什麼不在兩岸問題上,以談判代替對抗? 以合作代替對峙呢? 這樣可以省下多少冤枉錢,從事各種台灣的建設發展 ?
以永久中立國的瑞士為例,國防預算僅0.7%,若台灣也能如此,省下因對抗而投入的錢,即使是投資在台灣20到40歲的的年輕人身上,每年全員普發的金額是多少?20萬?30萬?甚至50萬?這些錢用在年輕人身上,從事學習,工作,養家,不正可促進安和楽利? 而群體對國家的貢獻,其乘數效益會有多少?大家不妨算算。
也許你會說,舉中立的瑞士為例太誇張,但當年施明德提出金門撤軍中立化,也是被罵到臭頭,哪麼今天再看金門呢? 事在人為,沒有什麼不可能,兩岸又何嘗不是?
台灣要偉大,靠戰爭還是靠經濟? 靠防守還是靠科技?不言已自明,所以,各位準黨主席們,一定要爭口氣,當選後全心全力領導國民黨拿回政權,否則再讓民進黨惡搞下去,台灣不是陷入戰爭,就是因對抗而被拖垮 ; 再就是,儘管30多年前的92共識已經老舊,但他仍是開啟兩岸談判的敲門磚,只因懷舊的兩岸路線,不足以回應當代的民意,所以一定要先談出新共識 ; 最後是,和平不是一方的屈服,而是共同的勇氣,衷心期待兩岸能展現這份勇氣。
(註:來文照登非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