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醫院李孟智醫師呼籲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需要醫療、家長、學校及同儕全方位協助
来源:記者/朱德清 | 作者:編輯 | 發佈時間 :2022-07-22 | 135 次浏览 | 分享到:
小威(化名)從學齡前大班時就衝衝撞撞、吵吵鬧鬧,到了小學更是班上問題人物,不是搞怪就是出狀況,老師聯絡簿中故事寫不完,家長也頻頻受邀到校溝通,使盡了各種安撫、處罰和限制都沒有很好的效果...


小威(化名)從學齡前大班時就衝衝撞撞、吵吵鬧鬧,到了小學更是班上問題人物,不是搞怪就是出狀況,老師聯絡簿中故事寫不完,家長也頻頻受邀到校溝通,使盡了各種安撫、處罰和限制都沒有很好的效果,也明顯影響小威學習成果,經過轉介接受兒青精神專科醫師處遇,到了小學高年級確實好了很多,也較能控制行為。


正當家長鬆了一口氣,小威在國中時又因注意力不集中、行動較為粗魯和衝動受到了班上同學的嘲笑和隔離,這個對正值青少年期的小威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此時的老師比較多是將小威跟班上同學和班上的活動隔離,這樣反而引起小威的對抗,於是更加製造很多事故、衝突或讓同學、老師甚至全班難堪的情事, 希望引起關心,但在惡性循環下小威更加孤立。回到家中,小威雖然能控制行為但學校的表現卻讓父母十分頭痛和傷心,總想著用溝通和安撫的方法,讓小威能夠不要那麼偏差,甚至跟小威交換條件如不用管考試成績,只要不惹事就好了,但不幸還是發生,有一天在班上跟同學起了爭執,遭到一群同學們的譏笑,於是暴衝地以暴力傷人,即使當天晚上回家還跟父母大鬧,甚至將阿嬤推倒在地送醫。


小威經家長會介紹至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設立的國健署親善的青少年健康門診就醫,主要原因是小威排斥其他科別的就醫,在父母勸說下接受了這樣較中性的門診安排。主治醫師李孟智顧問先以友善的態度和小威建立互信的關係,再以同理的方式表達了解和體會到小威的困難及無奈,接著提出一些行為改變的方法搭配適宜的藥物,經過三個月期程的認知行為療法(CBT)和藥物輔助治療,加上老師與同學們的理解和接納下,小威已經可以更好的控制衝動和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習障礙。


李孟智顧問呼籲:幼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十分普遍,盛行率可以高達3~10%,台灣學齡兒童及青少年達8.7%,約22萬人口;然而,對比對健保資料庫就醫情形,ADHD患者僅有三分之一的就醫率。即使在學齡前或小學接受良好的處遇,使得過動這部分獲得控制,但以後在青少年期甚至青年期還是潛伏著注意力不集中或衝動的風險,家長及學校的老師對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有衝動情緒和行為的同學,應回顧幼兒及兒童期的一些行為表現,甚至有些父母當年也有比較高的比例有類似行為傾向,此時最重要的是確保同學不受孤立或歧視,而應轉介給兒青專科醫師或先由各醫院親善的青少年門診服務給予初期的評估和關懷,再搭配專科醫師藥物控制、心理師、老師及同學共同協助, 通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同學在醫療、學校、家庭黃金三角缺一不可的共同協助,伴隨年紀增長能獲得更好的情緒和行為控制,開創適才適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