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教的湖南省新寧縣,有座距今二百年歷史的“貞節牌坊”--三渡水節孝坊。出於好奇,一直想去看看,又總被一些事情耽擱。今年暑假,約了幾個好友,驅車前往。大約一個半小時後,導航把我們帶到207國道旁的三渡水村。
遠遠望去,只見一座高大的牌坊,傲然挺立在蒼穹下,那麼醒目,那麼莊重。
左側山上,樹木蔥鬱,芳草萋萋。右側小河,蜿蜒曲折,潺潺有聲。小河兩岸,莊稼茂盛,禾苗、玉米一片綠油油的。
我們跨過一座小橋,走過一段田間小道,繞過幾戶居民房,來到牌坊下面。
只見牌坊全是用大小不等的石材嵌鑲而成,從左到右,四根粗壯的石柱支撐著整個牌坊。石柱之間,是並列的三條門,中門比左右兩條側門要寬闊些。以中門為軸心,左右兩邊的門相互對稱。牌坊自上而下有三層樓簷,無縫相銜,絲絲相扣。浮雕石刻,工藝精湛。有獨具匠心的牽牛荷梨、坐道參禪,有形神畢肖的雙獅滾球、八仙過海,有活靈活現的十龍搶寶、魁星點鬥等神話故事。還有麒麟、猴、花、鳥等飛禽走獸等雕刻圖案達四十餘幅,鑲嵌大小鏤空窗櫺十余扇。
牌坊中門上有幾塊光鮮亮潔的青石,青石上面刻有文字,特別引人注目。最上面中間一塊,豎刻:「聖旨旌表」四個大字,環繞著「五龍拱門」圖案。門框左右兩邊刻有一副對聯:「節映冰壺 閫范永標鳳閣,孝垂玉樹 家聲重振龍門」。橫批是「節孝」。“節孝”下面有一些小字,字跡模糊,看不清楚。右邊門額刻有:「光垂」; 左邊門額刻有:「史冊」。
據史料記載,三渡水牌坊,為“李趙錢妻何氏坊”,名“聖旨旌表節孝坊”,坐落於湖南邵陽新寧縣一渡水鎮三渡水村茶安院子,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為紀念小溪村故儒李趙錢(字國珍)之妻何氏,褒獎其貞節仁孝而建。
何氏夫君李趙錢,家境富有,外表俊朗,從小飽讀詩書,是個才華橫溢的文化人。父親何文章,是當地名望顯赫之族。李何聯姻,可謂門當戶對。婚後夫妻恩愛,感情深厚。不幸的是,李趙錢英年早逝,留下三個年幼的兒子。那一年,何氏年僅32歲。正值青春年少的何氏,割捨不下與夫君的那份真摯的感情,便決定為夫守寡,保持貞節。在以後的日子里,她擔起了家庭的重任,一心一意養育三個兒子,對待公婆比自己的親生父母還要孝順,尊敬。她的努力沒有白費,三個兒非常爭氣,個個勤奮苦讀,全部考取功名。她的九個孫子也都有出息,八個考取了功名,其中一個叫李景曜的,更是做到了直隸大司馬。地方和其子孫,將其事蹟稟告聖上,皇上為彰顯朝廷仁孝治理天下,教化世人,便褒揚何氏,欽命修築此牌坊。
我被眼前這座建築所震撼,繞著它轉了一圈又一圈,觀賞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湧起無限感慨。三渡水牌坊,是一道豐碑。它真實刻下了何氏可敬可佩的一生,牌坊為她歌功頌德的同時,又把古人的智慧和歷史文化凝聚在這座建築上。折射出那個年代建築方面的輝煌成就,建築師的無窮智慧。它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欣慰的是,該牌坊於2011年1月24日,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實在是讓人拍手稱快。
這時,幾隻黑蝴蝶在我眼前飛上飛下,久久不肯離去,這讓我驚詫不已。閉上眼睛,朦朧中,我隱隱約約聽見有女子的嗚咽聲,循著聲音尋找。突然,又飛來兩隻黑蝴蝶,我似乎出現了幻覺,彷彿看見那兩隻黑蝴蝶突然變成了一對少年夫妻。女的削肩細腰,氣質端莊,給人一種秀外慧中的感覺。她身著黑色繡花長裙,腰間配有一條彩色絲帶,三寸金蓮小腳套在紅色的繡花鞋裡, 男的眉目清秀,溫文儒雅,似乎有滿腹經綸,他頭帶一頂黑色的帽子,帽子的正中間配有一塊美玉,身著黑色的長袍,腳穿黑色的尖頭靴。他倆手拉著手,十指相扣地站在花草叢中沖我微笑。難道他們是何氏夫妻?我不由自主地走近他們幾步,耳邊立即飄來少婦溫柔的聲音:“看你滿臉疑惑,是遇到什麼不解的問題嗎?”
“我·· · · 我· · · 我好像聽見有女人的哭泣聲。“我結結巴巴地回答,心裡充滿了恐懼。
“別怕,那是幾個可憐女子的哭聲。她們生前悲慘,死後也沒安身之地,我收留了她們。她們都是年輕的寡婦,個個都死得好冤:一個是被塞進豬籠裡沉塘溺死的,一個是被婆家逼著為死去的老公殉葬的,還有一個是被族人'吃絕戶' 後,流落街頭餓死的。“妻子的眼裡流下了同情的淚水。 她的話剛說完,丈夫沉重的聲音響起:「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寡婦的命運都是很慘的,貞節牌坊是為守寡三十五年以上的寡婦而立的。從她們男人死亡的那一刻起,她們就是被邊緣化的人,不被人待見。世人把她們視為不祥之物—剋死男人的災星。沒有一個人敢多跟她們說一句話,從她們的臉上永遠看不到笑容,她們每天只能默默地低頭幹活。”
沉塘,殉葬,吃絕戶,多麼刺痛人心的字眼,讓我掩面而泣。守寡三十五年以上,換來一塊「貞節烈婦」的牌坊,為夫家掙來一份榮譽。這又是多麼讓人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正當我沉浸在為寡婦鳴不平時,一陣旋風吹來,夫妻倆的身影不見了。我驚出一身冷汗,竟然不知今夕何夕?我使勁搖了搖頭,咕嚕咕嚕喝了幾口水,讓自己清醒過來。看看我的同伴,她們正在驚歎牌坊的建造工藝,驚歎古建築的神奇。我長長地舒了口氣 ,抬頭看看天空,火紅的太陽正熱烈地親吻著大地,吻得農田裡的莊稼蓬勃生長。
此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幾個少婦的哭聲仍在我耳邊時斷時續。她們都經歷了怎樣的一種傷痛?她們年紀輕輕,就遭遇人生之大不幸。在漫長的歲月里,她們在沉默中抗爭,又在抗爭中沉默。她們那個年代的寡婦,活得沒了自己,只能任人宰割。受了委屈也只能躲在無人的角落裡抹哭泣,沒人為她們申冤,沒人為她們做主。她們從青絲走到白髮,不問日出日落,不問春夏秋冬。 花開花謝,月圓月缺都與她們毫無關係。她們滯呆的目光,踽踽獨行的身影,任意踐踏的生命,如今都已化作歷史的煙雲,隨風而去了。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那個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參觀結束,正準備離開時,那幾隻黑蝴蝶又出現在我眼前,它們沒有立即飛走,而是在我眼前翩翩起舞,好像是在為我送行,又好像是在感謝我傾聽了貞節牌坊背後有關她們的那些淒淒慘慘戚戚的人生。我朝黑蝴蝶笑了笑,默默地安慰著她們:“安息吧!歷史將永遠記住你們那些現代人不知道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