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近來地震,學者提出:地震主因來自地下水地下水上升移動斷層
来源:文/嘉義高中 蔡茗科 | 作者:編輯 | 發佈時間 :2024-03-12 | 14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來有感地震頻傳,嘉義縣太保市亦罕見發生芮氏規模4.9的極淺層地震,深度只有14.5公里,民眾恐慌心態逐漸發生,有學者認為:該起地震與以往梅山斷層活動範圍不同,台灣位在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交界,板塊運動頻繁。蔡茗科指出: 台灣地震成因主要有3大類,分別是板塊交界、斷層錯動(如西部地震帶)、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帶的深層地震(如東部地震帶),當岩層破裂釋放能量,就會造成地震。而發生的原因,蔡茗科更指:出:台灣在板塊邊界,地震是因板塊運動形成的地震,也就是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邊界這是沒有問題的,出現主因是板塊運動頻繁,但追究主因與來源就是位於地層下的地下水上升移動斷層為主要原因。基本上發震原因是板塊運動導致,因為水位移動產生地層下陷或空隙造成板塊的擠壓而產生而經常出現地基下陷,


蔡茗科建議:如果以衛星影像監視用以追蹤山崩和水源變化判斷發生地震的資訊傳給氣象站跟地面電信業者的基地台讓民眾可以在可能發生地震的機率高低去爭取更多疏散的時間,這也是目前最有效以科技去發揮最佳化的方法因為這種方式最不受地理疆界的限制,有助於更精確地推估發生地震的規模與可能影響範圍。綜上,蔡茗科更進一步建議可以以AI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的預測能力(約八成準確度)。預測能力在地震前的預測與衛星數據相比對更可精準提升預測準確度到九成以上,將更有效降低災害與避免遺憾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