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我曾觸手可及“蒙娜麗莎”
來源:楊悅 悅曆 | 記者/作家:楊悅 悅曆 | 發佈時間 :2024-08-30 | 36 次瀏覽: | 分享到:


但凡第一次去巴黎旅遊的人,十有八九都會去盧浮宮逛一逛,現在俗稱打卡,與是否熱愛藝術無關;因為盧浮宮不僅是藝術博物館,更是巴黎最著名的地標景點之一,沒進盧浮宮,就像沒見過艾菲爾鐵塔和凱旋門一樣,不算真正到過巴黎。


如今每次想到盧浮宮,都讓我“氣結”。記憶中,我曾在《蒙娜麗莎》的油畫前踱來踱去、左瞧右看。那時沒有欄杆,也沒有玻璃保護罩,蒙娜麗莎就掛在牆上,也沒保安在眼前晃來晃去。


那天,好像也沒什麼遊客,或者我自己眼中無人,只見一件件藝術品,讓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應該是1997年的復活節吧,那時,剛有那麼一點點閒錢和閒情逸致,就迫不及待地出門看世界了,第一站當然是藝術之都巴黎啊,而巴黎的第一站,非盧浮宮莫屬。


我曾距離她那麼近,觸手可及(當然沒有過也不會有觸摸的念頭),但至少可以和她合一張影啊,但我沒有。我好像選擇了她旁邊的“三美圖”合影留念,你就說我有多傻吧。


因為那個時候使用膠捲相機,為了省錢,不能拍拍拍;也因為那時的我年輕氣盛,不喜歡隨大流,喜歡與眾不同、別出心裁,不和世上最知名的油畫合照,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公認的。現在想起來覺得好笑又遺憾。


前幾年去盧浮宮時,還放不下蒙娜麗莎,覺得如果沒見到她,就好像枉來了盧浮宮。


每次她的面前都人山人海,人頭攢動,好不容易走到她面前,禮貌性地打個招呼,崇敬地瞻望一番,拍個她的最新近照(每次拍的應該都一個樣),便轉身離開,不記得有沒有合影。有時我是一個人去,不會想麻煩陌生人幫忙拍照。


今年夏天再去盧浮宮,預約了入館的具體時間,但還是排長隊。便不想再去德農館了,反正它總在那裡。這次臨時喪失了排隊的興趣,懶得數人頭,趕快自我安慰一下:27年前就看過了啊,還是沒有鏡框、沒有距離那種。


對不起啊,蒙娜麗莎。經典永遠是經典,但已仔細膜拜過無數次了,這次我想悠哉悠哉地看一點新東西,比如正在舉辦的與奧運會相呼應的“奧林匹克”特展,或我特別想欣賞的藝術品。



翻看相冊才發現,記憶有對有錯。是的,1997年復活節去的巴黎。但第一站好像是迪士尼樂園而非盧浮宮。😂不僅僅和“三美圖”合影了。



相冊裡有一張單獨拍攝的蒙娜麗莎,可惜光線比較暗。現在回想起來,應該不是不想和她合照,而是更想擁有一張她一個人的完整玉照。她太耀眼,不敢太靠近……



安格爾的《大宮女》讓我一見傾心。現在我的辦公室裡仍掛著當年在盧浮宮買的複製品。前年10月,我請女兒給我在這幅畫前重新拍了一張,兩張照片之間隔著四分之一個世紀。時光如梭,我們喜愛的東西仍在原地,這種感覺真好。



這幅畫之前一定要來一張。現在回看照片感覺欣慰,我喜歡的東西好像變了,又好像一點沒變。其實除了與“三美圖”的合影,其他照片都被忘記了。



我現在還是喜歡中庭的採光。每次去都要去中庭享受一下陽光或日照。



這張照片真正的主角是我身後的“勝利女神”,您把照片放大後能看見嗎?😂曝光太強了,搶鏡了,對不起,女神。那個年代,我們的膠片上也集齊了現在鼎鼎大名的盧浮宮三寶:蒙娜麗莎、維納斯、勝利女神。第一次打卡完美。



維納斯和蒙娜麗莎各擁有一張“單人照”,代表那時候的我們非常尊崇這兩位藝術女神,不敢與她們靠太近。其他照片上都印有我們的身影。那個時候使用的是膠捲相機,都不捨得照空鏡頭。



我非常喜歡這幅母女自畫像,覺得這就是母親與孩子在一起時應有的模樣:甜蜜、幸福、嬌美、慈愛。我當時買了一張明信片,回家後裝框掛在臥室裡。


直到後來,我才詳細瞭解到這位女畫家的芳名、生平與傳聞軼事,以及她與瑪麗王后之間的故事,就是奧運會開幕式上那位嚇人又可憐的斷頭王后。這位元宮廷女畫家差不多算是法國大革命之前服務于路易十六及瑪麗王后的最後一批御用畫家。


我時常覺得,欣賞藝術不需要做任何功課,之前無須瞭解太多,只要你喜歡看就足夠了。


如果願意進一步瞭解,只是給自己多找了一份樂子,而不是任務和必須。就像有的吃貨,因為熱愛,轉身成為大廚。



沒想到那個時候就有中文版的《盧浮宮》書籍,第一次看見,讓我如獲至寶。



這是1995年9月第一版第一刷。


感謝出版社及各位翻譯、編輯,排版,還有背後的財力支持,你們了不起!👍👍👍


這是我的第一本圖文並茂的《盧浮宮》,不知道是不是全世界華文出版社的第一版,感恩有你們。🌹🌹🌹


快30年了,這家出版社可安好?



翻遍了相冊,所有1997年初訪盧浮宮的內景照片都在這裡了。幸運的是:身邊的人還在:“不幸”的是:後來理科男日漸“覺醒”了,再也不願意陪文藝女青年逛博物館了,因為這不僅僅是體力活,還是腦力活。😂😂😂



最 新 資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