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世界華文媒體》記者勾芍人、《加拿大和世界報道》記者趙品成、《健康生活報道記者》馬麗霞多倫多聯合報道)2025年9月9日,秋風清涼,陽光緩緩灑落在大多倫多地區Richmond Hill的Boynton House。白、紅色的老宅在綠草和楓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而在這裏,正上演着一場跨越八十年的記憶重現——抗戰勝利80周年文物文獻展覽。
這場展覽不隻是曆史的回望,它像一面鏡子,映照着海内外同胞共同的心靈深處;它也像一座橋梁,把中國、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的藏家、學者和熱愛世界和平的觀衆緊緊連接在一起。
Boynton House。
一、從南京到多倫多:珍貴文物首次在海外展出
展覽時間從9月9日持續到14日,正好與中國接受日本投降的紀念日重疊。展廳中近百件珍貴文物靜靜陳列,每一件都散發着厚重的曆史氣息。
觀衆首先被三大主題部分吸引:
第一部分:國際合作。
從美國飛虎隊的臂章,到英國、法國出版物的戰時報道,再到加拿大醫護人員在中國的故事,這些展品見證了世界如何在中國抗戰最艱難的時刻伸出援手。
第二部分:中國的抗争。
羅卓英将軍的私人收藏、修築滇緬公路的照片、平民用雙腳踩實機場跑道的畫面……這一切都仿佛讓人聽見泥土中傳出的腳步聲,看見汗水與血淚交織的抗戰歲月。
第三部分:勝利與審判。
日本投降書的原版照片、南京大屠殺起訴書底稿,以及周一漁和崇善堂掩埋十二萬具遇難者遺體的原始資料,讓人心頭沉重。Frank 段,這次展覽的主要收藏者,堅持将這些原件留在海外——“讓更多外國朋友了解這段曆史,才是它們真正的價值。”
這并不是一場歌舞表演,而是全實物的曆史展覽。在中英文雙語注釋的指引下,觀衆不僅可以觸摸到文物背後的溫度,更能在跨國協作與犧牲的故事裏,讀懂戰争的代價與和平的珍貴。
二、Frank 段:一個南京少年的收藏與使命
展廳的靈魂人物,是年僅三十一歲的南京人——Frank 段。
他從十五六歲開始接觸抗戰文物,當年家鄉秦淮河清淤時,他親眼見到與南京保衛戰有關的大砍刀等遺物。從那時起,他便意識到:這片土地埋藏着不能被遺忘的曆史。
“我家離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館很近。每年紀念日警報拉響,整個城市都像在提醒我們,不能忘。”Frank 段回憶道。
從最初在南京收集的照片與證詞,到漂洋過海來到加拿大後繼續尋找,他的藏品已經超過2000件。美國檔案館的底片、陳納德家族的飛虎隊資料、來自法國古董市場的出版物、加拿大士兵後人捐贈的手稿……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跨國的偶然與必然。
他還記得一位加拿大老兵的家屬,父親臨終前托付遺物,隻希望能交到懂得其價值的人手中;也記得從日本流出的被打上“不許可”印章的照片,那是對真相最直白的注腳。
如今,他不僅是收藏者,更是傳承者。正如他在展覽現場所說:“這是我們籌建‘遠東記憶博物館’的一次嘗試。隻有把這段曆史講給更多人聽,才算盡到了責任。”
Frank 段介紹藏品。
三、跨越大洋的對話:芷江受降的遙遠呼應
展覽現場,《加拿大和世界報道》記者趙品成與《健康生活報道》記者馬麗霞,兩位故鄉均在湖南芷江,特意通過視頻連線了遠在湖南芷江的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
屏幕中,吳館長動情地說:“中國的抗戰勝利是全體中國人、也是包括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在内的盟軍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是一場人民的戰争,沒有人民的支持,勝利不可能到來。”
他還強調,全球抗戰的勝利缺一不可:“沒有亞太戰場的勝利,就沒有歐洲戰場的勝利。中國的抗日戰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重要一環。”
跨越山海的聲音在多倫多展廳回響,令現場觀衆爲之動容。
記者視頻連線遠在湖南芷江的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
四、觀衆心聲:銘記的代價與傳承
來自南京的葛女士在展廳久久駐足,她的眼眶漸漸泛紅。
“我的外婆當年在重慶逃難,我的小舅舅,就是在重慶被日本飛機炸死的。父親也在1938年投身革命。這些故事在我們家代代傳下。”
她說:“如今祖(籍)國強大了,但越是這樣,我們越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存在,是提醒,是警鍾。這個展覽,讓我覺得,我們和孩子們都必須記住。”
葛女士(左),接受記者采訪。
五、亞太和平博物館的到訪
展覽當天,亞太和平博物館的統籌策劃劉美玲帶着八位義工前來。
“網上的照片未必真實,但今天的展覽讓我有種沉浸其中的感覺。”劉美玲說。
她介紹,亞太和平博物館經過七年籌建,如今已成爲世界上第一所全面展示亞洲二戰曆史的博物館。它不僅記錄了中國人的經曆,還涵蓋了菲律賓及加拿大在二戰中的角色。
“希望更多人來參觀,這不僅是曆史,也是教育。”
亞太和平博物館的統籌策劃劉美玲(左),接受記者采訪。
六、遠東記憶博物館:跨國的未來
Frank 段與來自中國大陸、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及台灣的收藏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正在籌備成立遠東記憶博物館(MOFER)。
這是海外唯一專注于遠東曆史記憶的非營利文化機構,選址多倫多。它将以原版照片、私人書信、戰時文件和軍用品,講述在西方語境中被忽視的曆史。
主題不僅包括抗戰,還将擴展至鐵路華工、傳教士、中國早期留學生、排華法案等。MOFER計劃通過“快閃展覽+跨機構合作”的模式,把展品帶到更多社區和課堂,讓年輕一代了解教科書之外的曆史,增強認同與自豪。
尾聲:記憶的燈火
夜幕降臨,Boynton House的窗戶透出溫暖的燈光。人們在展廳内緩緩移動,或凝視文物,或靜默沉思。
這是一次展覽,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八十年過去,曆史的傷口仍然隐隐作痛,但因爲有人收藏、有人講述、有人傾聽,記憶才得以延續。
正如Frank 段所說:“曆史不是爲了仇恨,而是爲了讓世界更懂得和平的珍貴。”
在這片異國土地上,抗戰勝利的故事再次被點亮,成爲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燈火。
七、展覽信息
時間:2025年9月9日–14日
開放時間:每天 10:30 AM – 7:00 PM
導覽時間:9日、13日、14日(11:00 AM / 2:00 PM / 4:00 PM)
地址:1300 Elgin Mills Road East, Richmond Hill, ON L4S 1M5
觀衆可免費參觀,現場提供中英文雙語标簽及紀念明信片。
原文網址:https://www.worldchinesemedia.com/2025/09/09/13163/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與日本姊妹校——關西學院初等部師生進行文化交流
2025-09-12
2025-09-12
滿足忙碌生活中的「小確幸」Mr. WISH 推出「泰奶珍珠碎碎冰/加布丁版本」!
2025-09-12
東海大學校友展現「東海精神」「七十週年獻禮母校」募款金額突破四千五百萬元
2025-09-09
2025-09-09
中彰投分署推四步驟引導等多項貼心服務 「強化版僱用安定措施」助安心渡難關
2025-09-09
2025-09-08
中彰投分署成立「ESG人才培訓據點」 助攻中小企業迎戰凈零挑戰!
2025-09-08
2025-09-08
2025-09-04
最 新 資 訊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