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美中關係將漸行漸遠,覆水難收
來源:蔡昆凌 | 記者/作家:蔡昆凌博士 | 發佈時間 :2025-09-15 | 58 次瀏覽: | 分享到:




作者根據美國駐上海商會報告,已將近半數美國企業,在過去一年內,將原本預定投資中國的資金,轉移至東南亞、南亞或回到美國本土,中美關係最低點!

 

作者認為:中美關係的惡化仍是影響信心的主要因素,企業本身在關稅戰裡,製造業迴流美國、東南亞國家崛起,以及中國內部經濟增長放緩與消費疲弱,都是主要原因。

 

現階段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的平均關稅已高達58%,中方報復性關稅亦達33%。因此,作者強烈認為,若雙邊關係不改善,兩國未來不僅企業的信心將無從談起更何況令人擔心的軍事衝突!

 

調查顯示,美企在中國市場競爭優勢正被削弱。在8大競爭力指標中,中國企業已在6項上超越美企,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應用與產品上市速度方面,優勢明顯。在零售與消費品領域,62%的受訪者認為中企在AI應用上處於領先地位。

 

鄭藝指出:“過去只要將美國成功經驗移植到中國就能成功,如今此策略早已失效。”

 

儘管外資經營環境出現局部改善,如認為監管“透明”的企業比例由35%升至48%,認為中外企業待遇平等的比例亦從32%升至37%,但整體觀感仍未扭轉。14%的企業表示中國的外商經營環境正在惡化,而在科技領域,這一比例更是高達31%。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告訴“半島電視台”,中國註冊外資企業已達124萬家,累計投資近3萬億美元,中方將持續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然而,企業對政策落地效果與長期穩定性仍持保留態度。

 

這場貿易與信任危機背後,還有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美國企業在中國數位監控體系中的角色,正引發越來越多反思。根據美聯社調查,IBM、英偉達、英特爾等公司過去20年曾參與中國監控基礎建設,包括“金盾工程”、臉部識別與AI加速器技術,用於新疆與西藏等地的監控措施,進而引發道德與法律爭議。

 

在技術出口限制與合作需求之間,美企陷入兩難,既須配合美國政策,又不願錯過中國市場應用機會。

 

雖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承諾將擴大開放、深化合作,致力於全球經濟穩定,但外界關注的仍是中美間日益加劇的“技術冷戰”與信任裂痕。

 

美國政府則持續推動加強對華出口管制、削弱數位隱私保護框架,並對企業全球布局施壓。特朗普政府對蘋果等企業的批評,反映新一輪保護主義升溫。

 

隨着中國新一輪五年規畫即將出爐,美國企業期望看到更多政策刺激內需與放寬限制的舉措。然而,若美中政治互信無法修復,企業信心將難以回溫,投資布局也將繼續朝去中國化發展。

 


最 新 資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