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DMONITION NEWS


WORLD  CHINESE  JOURNALISTS

花蓮魏家班:百年家風育英才,一門忠孝耀桑梓
來源:南華報 | 記者/作家:林德憲 | 發佈時間 :2025-11-03 | 68 次瀏覽: | 分享到:




在臺灣花蓮這片山海相依、民風淳樸的土地上,有一個家族的名字與地方治理緊密相連,深深鐫刻在市民的記憶之中——他們就是被譽為「花蓮魏家班」的魏氏家族。自上世紀以來,两代人三位市长薪火相傳,數十載深耕基層,以無私奉獻書寫了一段「一門多公僕」的佳話。他們不僅是地方政治的中堅力量,更是一座關於家庭教育、家國情懷與責任傳承的鮮活豐碑。

 

這個家族的故事,始於這位深受鄉里敬重的——魏木村先生(1949年生)。作為家族從政之路的奠基人,他曾擔任花蓮市長,是魏家服務公眾的起點。即便卸任多年,年逾古稀的他仍心繫桑梓,常言:「我這一生,前半為職,後半更要為民。」他始終秉持「為民服務無退休」的信念,將剩餘的人生價值繼續傾注於社區關懷與公益事務之中。他的言傳身教,如春風化雨,為子孫後代樹立了「以民為本」的初心。

 

承其志者,是現任花蓮縣議員魏嘉賢.花蓮市長魏嘉彥.花蓮市民代表魏鈺晟三位先生。他們並非憑姓氏上位,而是實際踏著父輩的足跡,以勤政親民贏得市民信賴。而他們的背後,是一個堪稱「公職世家」的堅強後盾——他的父親魏東河先生,曾連任四屆花蓮市市民代表、四屆花蓮縣議員,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民意代表;他的母親亦非尋常主婦,而是連續兩屆市代表、兩屆縣議員的傑出女性,在那個女性從政不易的年代,以堅韌與智慧贏得尊重。這一對父母,不僅是生活中的伴侶,更是志同道合的「政治搭檔」,他們用數十年的履職生涯,向子女詮釋了什麼是「責任」與「擔當」。

 

更令人敬佩的是,魏家的大哥哥魏西川小兒子魏尚志及魏東河女兒魏如薰女士,也投身公共服務,連續二~三屆當選市代表,延續了父母親的腳步。在一個家庭中,父親、母親、子女皆為民代言,兒子又執掌市政工作,如此「全家總動員」式的公共服務模式,在臺灣地方政治史上實屬罕見。正因如此,「花蓮魏家班」之名不脛而走,成為繼「花蓮王」傅崑箕家族之後,颇具影響力的政壇家族之一。

 

然而,魏家真正的榮耀,並非來自職位的高低或多寡,而在於那份深植於血脈中的家風教育。

 

在魏家,飯桌即是課堂。魏木村、魏東河與夫人们常以實際案例教導子女:「民意代表不是官,是『做代志人』——替百姓做事的人。」他們強調「耳要聽民聲,腳要踏泥土,心要貼民心」。這種「服務即天職」的理念,不是口號,而是融入日常的實踐。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父母走遍里鄰、爭取建設的身影,潛移默化中,公共服務不再是職業選擇,而成為一種家族使命與人生價值的追求。

 

魏木村常說:「我們魏家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對事。能為家鄉人多做一點,就是最大的福氣。」這句話,正是魏家家教的核心——重德行於權位,貴奉獻於私利。魏木村鑒於伯叔侄辈已有人從政為民服務了.他三個留美歸國子女.即分别在教育工商崗位同樣服務社會,他們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家族榮耀,不在于積累財富或權力,而在於一代代人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

 

今天,當魏嘉賢縣議員在議政廳裡為花蓮的未來擘畫藍圖時,他不僅代表著個人的能力與抱負,更承載著一個家族百年來的精神積澱,魏家两代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花蓮魏家班」的故事,是一曲關於傳承與奉獻的讚歌,更是一堂生動的「家庭教育」示範課。它告訴我們:優良的家風,是比任何財富都更珍貴的傳家寶;而真正的世家,不在於權勢的延續,而在於為民服務之心的代代相傳。

 

這份彌足珍貴的情懷,正如花蓮的太平洋海風,清澈、堅定,永不停息。(某位人士親筆書函鼓勵!

 





最 新 資 

NEWS